## 關於Obsidian 庫的重啟
經過一番折騰,終於重構+重啟了這個網站。除去一些細節上的完善和調整,可以重新開始記錄的旅程了。
事情是這樣的:
- 之前的 Obsidian 庫的`publish` folder 發布在 [Obsidian Publish](https://obsidian.md/publish),但是沒有使用[Obsidian Sync](https://obsidian.md/sync) 進行同步,而是自行放在 iCloud 中的一個文件夾。
- 庫會隨著時間增長。iCloud 終於在一個多月前免費空間滿了不再進行同步。
- 註冊了新的香港 Apple ID 之後,在Mac上登錄,切換抹去了舊的iCoud從而抹去了整個Obsidian庫。
- 發現了問題,重新登錄回舊Apple ID,在舊iCloud找回下載了舊的同步庫(只同步到一個月前滿了之前)。
- 新建新的 Obsidian 庫,訂閱 Sync 服務。(以後這個庫的同步問題不需要再操心。)
- Publish 檢測到新庫對比目前已發佈的內容的change是全部刪除,於是全部刪除舊 publish 內容 (備份在舊iCloud 下載的庫中)。
- 從舊iCloud 下載的庫中挑選出之前自己寫的文章和圖片進行重新publish。
- 「翻譯文章+論文速遞」的內容(備份在舊iCloud 下載的庫中,除去幾篇空間滿的新文章但在微信公眾號都有發布)由於不是直接我自己的內容,目前不予收錄,未來可擇機用單獨文件夾方式publish。
## 關於內容選擇
「發布什麼,不發布什麼?」這看似是個簡單的選擇,卻因各種因素變得極為複雜。
### 收益
一個理性人進行決策之前應該進行短期和長期的投入產出比分析。收益分為金錢上的和影響力上的,也分為對自己的、他人的、平台的、行業的。而在一個成熟的資本主義商業社會,任何不能商品化、沒有商業模型的行為本質上都是長期不可持續的。這裡我能感覺到諸多因素在張力十足的進行拉扯之中,我目前只能繼續感受,觀察它們的動態平衡。
還有一個情緒上的收益,就是整理發布內容是一個「降熵」行為,有助於維持精神健康狀態。和睡眠、打掃屋子、鍛鍊身體同級,需要定期進行。
### 情懷
> 我要人们都看到我,但不知道我是谁。 --《假行僧》
在一個LLM大量生成文本,大部分人的注意力被無限細分到越來越碎片化娛樂化拉圾信息的黑暗時代,作為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個體,我只想把我看到的想到的想清楚,然後清晰地表達出來,留給未來的自己和世界查看參考。